“文化列车到哪里,问候到哪里;文化列车到哪里,温暖到哪里;不论你身在何方歌声送给你……”就像这首哈尔滨铁路局文化列车的主题曲一样,他们将欢声笑语一路送到铁路职工身边。11月24日,文化列车开进哈铁局牙林线182公里看山值守点,为海拉尔工务段54岁的看守员班华忠一个人送上一台演出。
旅客眼里的铁路职工形象与铁路职工的真实工作感受和体会相距遥远,就如一句话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传说中的铁路职工是端着铁饭碗的,少不得被布衣百姓羡慕。铁路老职工有言:“日本人在的时候,铁路人都能吃饱饭”。在那个年代,能吃饱饭已经是很高的要求,吃些苦也算不得什么,铁路人的苦往往也是不足于为外人道。
然而,时至今日,经济多元化、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人为本宗旨的深入人心,工作环境状况、通勤耗时等等个人需求已经超越温饱要求,成为老百姓考量一份职业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铁路职工的真实的工作生存状态才得以进入老百姓的视野。
旅客,作为被服务者得以参与铁路运输工作。为满足旅客安全、舒适、快捷的运输需求,铁路力求呈现给旅客的也一定是安全、舒适、快捷的观感,所以,旅客只是被设定了铁路工作旁观者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被竭力讨好的旁观者。所以,一般大众,对铁路工作要么谈不上认识,要么有失偏颇。
一次旅客运输过程的进行,从各种媒介提供的余票信息、车站提供的候车服务,到运输途中辅助设备的运行,各方面都意味着有大量人工运作和人工监控作为保证。
服务行业最高的追求大概就是:给顾客最想要的,还给得不知不觉。让旅客在接受的整个过程中,有一种“就该是这样”的潜意识。对于铁路职工而言,越是这样浑然不觉的运输,越是成功。
这就是铁路系统,铁路职工相互支持、相互体恤,进行着大众看不见的工作,承受着大众看不见的辛苦,但是这对他们来说算不得什么,因为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是应该做的。如果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那就更好了。